小额贷款公司陷“进退两难”处境 未来路在何方?
2013/4/20
【核心提示】在2008年刚开放全国试点时,浙江等地的民营企业挤破头想成立小贷公司,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当年的“急先锋”们却纷纷打算将小贷公司的牌照卖掉,退出这个行业。这些经营者的态度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2005年在五省(区)启动试点和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以来,由于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大批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达6080家,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2005年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启,当年公司数量尚不足10家,但到2009年已突破1000家,至2011年底已突破4000家。
小额信贷指的是以个人或者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工商个体户、自主创业的农民、小作坊业主等,贷款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贷公司扎根民间,对所在地周围的企业情况比较熟悉,并且手续简便,放贷速度快,可以满足那些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又急需资金的企业的融资需求,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渠道之一。
在2008年刚开放全国试点时,浙江等地的民营企业挤破头想成立小贷公司,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当年的“急先锋”们却纷纷打算将小贷公司的牌照卖掉,退出这个行业。这些经营者的态度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贷公司有“名不正”的困扰。专家认为,小贷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专营贷款业务的贷款零售商,应归入金融企业行列。但实际中,小贷公司被定位为普通工商企业,从税收方面看,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小贷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小贷公司税收参照一般工商企业执行,须缴25%的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收负担较重。
第二,资金杠杆比例较低,且无法提高。监管部门规定,小贷公司可从一到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额不能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即银行贷款和股东自有资金最高比例是1:1。但在实践中,大银行很少向小贷公司放款。且法规规定,小贷公司只能贷款不能接受存款。既无存款来源,又融资困难,往往小贷公司刚成立不久,资金就发放一空,后续乏力。由于小贷企业资金链时常断裂,公司业务难以开展,大大降低了它的利润率。
第三,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较高。上海某投资公司总经理说,现在6个月至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6%。根据央行规定,小贷公司1年期贷款利率最高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即24%,否则就是非法的高利贷。但向小贷公司借款的企业往往是被银行拒之门外的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小贷公司要是轻易把资金贷给这些企业,弄不好连本金都收不回来。
除了经营困难外,小贷公司还经历着发展瓶颈。杭州某一小贷公司总经理回忆道,当初之所以想成立小贷公司,是因为小贷公司是准金融机构,将来有可能转制成村镇银行。大家都以为开小贷公司能像开银行一样赚大钱。理想虽然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距离银监会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已有3年多时间,但迄今为止,尚无一家小贷公司成功转型成为村镇银行。
之所以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较为苛刻的改制条件有很大关系。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制为村镇银行,就必须满足“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10%”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按照这一规定,改制后,小贷公司交由银行控股及管理,小贷公司的股东只能以参股形式出现。这是小贷公司股东普遍不能接受的。一位小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大股东,就没有主要决策权,相当于只是投资分红而已,投资回报率可能还没有以前高。
而且,即便小贷公司顺利转制成为村镇银行,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业内专家认为,小贷公司缺乏吸储公信力。在竞争激烈的吸储市场,国有大银行有国家信誉做保障,股份制银行的实力也比村镇银行要强,农信社扎根农村几十年在当地也有口碑,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的动力小,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吸收存款会更加艰难。其次是缺乏贷款的掌控能力。小贷公司贷款投放依靠的是人力评判,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第三是产品的创新能力。目前银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产品纷繁复杂,即使是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更新产品及服务都感到非常吃力,小贷公司变成村镇银行,进入到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非常不容易。
如此看来,小贷公司似乎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但前路并非一条。专家建议,小贷公司或可发展成为金融公司,而非直接转为村镇银行。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储蓄存款,但是可以吸收来自企业的大额存款,这可以帮助小贷公司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因此,小贷公司直接转制成村镇银行要迈的“台阶”过高,转制成金融公司可成为过渡时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投融界·资讯)
本文网址:http://www.hnboan.com/Newsview.asp?id=257自2005年在五省(区)启动试点和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以来,由于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大批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达6080家,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2005年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启,当年公司数量尚不足10家,但到2009年已突破1000家,至2011年底已突破4000家。
小额信贷指的是以个人或者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工商个体户、自主创业的农民、小作坊业主等,贷款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贷公司扎根民间,对所在地周围的企业情况比较熟悉,并且手续简便,放贷速度快,可以满足那些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又急需资金的企业的融资需求,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渠道之一。
在2008年刚开放全国试点时,浙江等地的民营企业挤破头想成立小贷公司,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当年的“急先锋”们却纷纷打算将小贷公司的牌照卖掉,退出这个行业。这些经营者的态度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贷公司有“名不正”的困扰。专家认为,小贷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专营贷款业务的贷款零售商,应归入金融企业行列。但实际中,小贷公司被定位为普通工商企业,从税收方面看,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小贷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小贷公司税收参照一般工商企业执行,须缴25%的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收负担较重。
第二,资金杠杆比例较低,且无法提高。监管部门规定,小贷公司可从一到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额不能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即银行贷款和股东自有资金最高比例是1:1。但在实践中,大银行很少向小贷公司放款。且法规规定,小贷公司只能贷款不能接受存款。既无存款来源,又融资困难,往往小贷公司刚成立不久,资金就发放一空,后续乏力。由于小贷企业资金链时常断裂,公司业务难以开展,大大降低了它的利润率。
第三,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较高。上海某投资公司总经理说,现在6个月至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6%。根据央行规定,小贷公司1年期贷款利率最高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即24%,否则就是非法的高利贷。但向小贷公司借款的企业往往是被银行拒之门外的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小贷公司要是轻易把资金贷给这些企业,弄不好连本金都收不回来。
除了经营困难外,小贷公司还经历着发展瓶颈。杭州某一小贷公司总经理回忆道,当初之所以想成立小贷公司,是因为小贷公司是准金融机构,将来有可能转制成村镇银行。大家都以为开小贷公司能像开银行一样赚大钱。理想虽然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距离银监会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已有3年多时间,但迄今为止,尚无一家小贷公司成功转型成为村镇银行。
之所以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较为苛刻的改制条件有很大关系。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制为村镇银行,就必须满足“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10%”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按照这一规定,改制后,小贷公司交由银行控股及管理,小贷公司的股东只能以参股形式出现。这是小贷公司股东普遍不能接受的。一位小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大股东,就没有主要决策权,相当于只是投资分红而已,投资回报率可能还没有以前高。
而且,即便小贷公司顺利转制成为村镇银行,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业内专家认为,小贷公司缺乏吸储公信力。在竞争激烈的吸储市场,国有大银行有国家信誉做保障,股份制银行的实力也比村镇银行要强,农信社扎根农村几十年在当地也有口碑,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的动力小,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吸收存款会更加艰难。其次是缺乏贷款的掌控能力。小贷公司贷款投放依靠的是人力评判,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第三是产品的创新能力。目前银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产品纷繁复杂,即使是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更新产品及服务都感到非常吃力,小贷公司变成村镇银行,进入到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非常不容易。
如此看来,小贷公司似乎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但前路并非一条。专家建议,小贷公司或可发展成为金融公司,而非直接转为村镇银行。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储蓄存款,但是可以吸收来自企业的大额存款,这可以帮助小贷公司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因此,小贷公司直接转制成村镇银行要迈的“台阶”过高,转制成金融公司可成为过渡时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投融界·资讯)
上一条: 前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逾20% 民间投资占比攀升
下一条: 2025春节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