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平安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及寿险营运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6.1%,引发市场关注。而《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达39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远高于行业原保费14.16%的增速。
随着健康险保费的快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已超过车险,成为我国第二大险种。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表示,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积累,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中产阶级的壮大,以重疾险为排头兵的健康险市场需求稳步提升,基于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双重推动,继续看好健康险保费的快速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介入这一市场,保险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励。尤其是一批财险公司推出了大量的短期医疗险(也被称“网红百万医疗险”),使得短期医疗险市场陷入“红海搏杀”态势: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但另一方面竞争又异常激烈,这造成一批财险公司健康险大幅亏损。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4家专业互联网财险公司健康险去年全部出现承保亏损,承保利润合计为-4.11亿元。崔晓雁也认为,“短期健康险产品或陷入红海搏杀,打造健康管理闭环,管控能力前置或许才能打开健康险业务的新蓝海。”
健康险晋升为第二大险种
今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费超过车险,成为我国第二大险种,这也成为行业保费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健康险超越车险源于近年来持续迅猛增长,其原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691.72亿元大幅增长至2018年的5448.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增幅显著高于同期人身险总原保费收入的15%。从健康险占人身险比重来看,2018年占比增至20%。2019年上半年增速达32%,保费接近4000亿元。
在险企人士及券商研究员看来,健康险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源于政策的持续推动,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健康险市场的需求较为强烈。
政策层面,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制度改革,在国家发布的新医改方案以及多个政策文件中都得以体现。例如,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建立并完善了大病保险制度。
从需求端来看,华金证券研报认为,我国健康险的密度和深度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8年底我国健康险密度为390元/人、深度为0.61%。崔晓雁表示,预期下半年随着重疾险定义修订完成,健康险保障范围将有效优化,价值贡献率更高、保费增长也将再提速。
龙头险企已分享健康险果实
险企龙头早已布局健康险,并开始分享健康险发展果实。比如,中国平安近期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其健康险与寿险实现营运利润484.33亿元,同比增长36.1%。
从布局来看,中国平安在2011年便开始大力发展健康险业务,2012年至2013年迎来爆发,目前每年仍保持15%至20%的市场份额。新华保险也一直将健康险作为重点业务,自2012年以来长期维持8%左右的市场份额。太保寿险也成立了太平洋医疗健康专业子公司,围绕健康养老三支柱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广泛的客群覆盖。
此外,2019年3月18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修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疾险定义修改先行,正式拉开了健康险法律界定修改的序幕,这也利于大型险企健康险发展。
“重疾险修订利好综合实力强大的头部寿险企与深耕细分领域的健康险公司。拥有完备精算人才和数据库支撑的龙头险企及深耕某细分险种领域的健康险公司将受益。此外,龙头险企在对消费者的增值服务中更占优势,绿色通道、在线问诊、海外就医等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抢夺健康险中高端用户的核心竞争要素,我们认为这些核心要素下沉至大众用户或将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华金证券研报认为。
险企搏杀短期健康险
随着健康险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险企发现健康险带来的甜头后,财险公司也通过医疗险业务杀入健康险领域。
健康险由重疾险、医疗险、长期护理险和失能险四大险种构成,这4个险种承担了健康诊疗各个阶段的不同功能,互为补充。根据监管规定,财险公司不能销售重疾险,只能销售短期医疗险,因此自2016年“百万医疗保险”横空出世以来,财产险企业纷纷跟风推出一年期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健康险产品遍地开花,由于这一险种普遍保费较低,保额较高,此前个别公司推出的短期健康险保额甚至高达千万元, “百万医疗险”也一时成为网红。
虽然财险公司纷纷涌入这一领域,但承保盈利情况却并不乐观。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4家互联网财险公司去年健康险合计承保亏损超过4亿元,最高的亏损达1.31亿元。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健康险业务全部位列4家互联网财险公司各险种原保费收入的第1位,成为各互联网保险公司当之无愧的业务“担当”。
对于亏损的原因,多家险企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险公司健康险产品承保利润亏损与其对产品的定价不合理、同质化及竞争激烈导致费率设置偏低、风险管理较弱等原因有关。
崔晓雁则指出,行业发展空间大并不代表竞争缓和。短期健康险产品竞争十分激烈。财产险公司主推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由于其高可复制性,借助互联网流量能有效实现产品的扩散。但是相对于寿险公司完备的人身健康大数据支持,财产险公司的数据匮乏使得其定价处于劣势。此外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以及落后于寿险公司对于人身险赔付流程的管控,导致赔付金额居高不下。人身险公司的赔付占比稳定在25%左右而财产险公司的赔付占比已经超过75%。
对于应对策略,华金证券研报表示,“我们认为闭环的健康险发展模式可以做到全流程跟踪,极大地解决了以往保险产品靠价格竞争的弊病。以客户为中心、降低健康风险提升客户归属感和黏性,才能使得公司的发展更为持久。健康闭环利好有实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的龙头险企,龙头险企有着充足的资本实力和利益诉求打造健康闭环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完善保险赔付流程通过健康体检、定期护理将风险前置做到风险规避或者风险及时处理。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可以寻求第三方专业健康管理平台合作由第三方健康平台与医院对接,打造“保险公司专业健康管理平台医院”的闭环,健康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健康护理、体检等服务,打通疾病预防、中期治疗、后期护理全流程。”(证劵日报苏向果)
上一条: 伯安财经资讯:机构理财产品“刚兑”不再 理财经理被迫创业转型
下一条: 伯安财经观察:2021“家族信托”前景展望:需求突破10万亿元